最新新闻:

越南出口超过深圳引发关注的背后:信心关乎企业家把钱放在哪里

时间:2022-09-26 13:02:11来源:网络整理

信心在于企业家把钱花在哪里,花在哪里,以及他们是否愿意押注他们的“生命”

近期,各媒体对中国制造业的担忧不断。

今年一季度,越南出口总额超过深圳,引发广泛讨论。一季度,越南货物出口额达到8.8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42亿元),深圳一季度出口总额为4077亿元。但大多数讨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越南的出口在 2019 年超过了深圳,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越南出口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产品包括5大类:手机及零配件、电子产品、电脑及零配件、机械及其他辅助工具、纺织品和服装、鞋类。越南出口的产品仍以低技术材料组装加工为主,与中国供应链密不可分。其贸易数据细分显示,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2022年一季度,越南自中国进口276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14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在某种程度上,越南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作用与二十年前的中国相似。

产品越复杂,制造业的产业链越长,这种分工就越明显。长三角部分汽车供应链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他们向日本厂商订购的电机交货至少延迟了4个月。虽然这款电机是在越南组装的,但核心主轴是中国制造的,因此延迟了产品交付。制造业似乎越来越像一团东西方交织的大线,拉着一根线,又在不知不觉中拉着另一根看似无关的线。越南出口超过深圳备受关注的背后,确实反映出对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担忧。

这两年遇到了很多困难。疫情引发的贸易摩擦、供应链中断、生产中断等对制造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对未来持谨慎态度。

但这次冲击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系统性危机吗?会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中国制造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一个自然自发的“成长过程”。企业相互竞争合作,产业相互联系。经过半个世纪的累积成长,构建了庞大而完整的制造体系。 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2010年装备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每一条产业链都打通了,背后是无数企业的奋斗。

2010年后,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不仅量的扩张,而且质的提升也越来越多。行业更注重核心技术,企业更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方面,制造业的绝对规模进一步提升,从占全球比重的五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未来很可能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硬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规模的扩大,行业的运行规律也发生了变化,行业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业界非常担心短板,各种卡脖子的技术让一些人望而却步,认为很难赶上发达国家。但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我们的短板,意识到他们之所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短板,正是因为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做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行业从全球战力榜上的默默无闻,变成了名列前茅。当它们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它们的缺点自然会暴露出来,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一些隐藏的短板可能会暴露出来,获得行业机会。产业和政府的关注才能吸收资源,最终短板会慢慢变长。

一些媒体的文章提到了造船业。 1980年代,中国建造第一艘出口船(船王包渔港项目)时,全是学习和模仿。那个时候,还不能说是穷光蛋,更不能说有什么国际竞争力。放眼望去,全是短板,几乎没有长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造船业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中国制造需要整合,占世界一半以上。那么大家就担心很多核心技术不能自主,高科技的舰船不能制造。然后几年后,一些技术被突破,一些产品可以自己制造。比如LNG船过去依赖进口,但逐渐沪东造船、江南造船、大连船舶重工开始涉足该行业,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也可以为日本客户提供产品.

熟悉中国工业的人会发现,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力量不断壮大,解决发展短板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十年前卡壳,现在已经实现了部分进口替代。十多年前,大家都认为日本帝人公司的机器人减速器高不可攀。现在至少有五六家国内公司开始挑战它。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工业机器人规模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

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当规模扩大,公司有盈余时,自然会主动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产业创新的过程。工程机械、光伏、动力电池、机器人等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其生产工艺、关键零部件、设计水平、核心设备、终端产品都在快速发展。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中国制造业长期增长的动力持续下去,我们不必害怕短期的困难。近两年,尽管受到各种冲击,但增长动力依然保持,部分行业仍有走强迹象。比如3C、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开始具备世界级竞争力,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能够与发达国家竞争,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大公司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心差距

中国工业增长背后的本质力量是什么,能否长期持续?我们最近对公司进行了几轮采访。

一些公司提到了市场规模。无论是2B还是2C,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倍,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规模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超大规模市场有利于孕育超级产业链。所以即使受到疫情的影响,特斯拉还是要扩建上海工厂。在工程机械、船舶、电子、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可见超大市场的威力。

规模是工业世界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随着规模的扩大,公司可以降低成本、试错、验证新技术、继续创新流程和升级管理方法。中国几家家电龙头的制造水平正在超越日韩,并开始创新管理。

这导致一些外国公司学习和模仿中国公司。日本三电集团在被海信注资后开始进行“海信式”改革。海尔收购通用电器家电业务后,扭亏为盈。虽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规模化制造的好处也开始带来经验、知识和技术。

还有一些公司提到了人力资本。中国拥有大量的工程师资源。 2010年中国大专以上学历人口1.1亿,目前2.1亿。到 2030 年,预计将超过 2.5 亿。人的因素非常重要。无论是公司还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不断增加的研发活动都必须得到经验丰富且知识渊博的人员的支持。例如,对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由于我们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的建设成本比其他地区低25%~60%,工期缩短20%~40%。

供应链的完整性和效率也为增长提供了力量。深厚的供应商网络、大量熟练劳动力和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比大多数经济体更快、更便宜地生产商品。中国强大的供应商基础也是这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超过140,000家机械供应商,7.50,000家电信、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行业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以及10.40,000家运输设备行业的企业。

以上原因更多的是动力的构成,或者说是增长的助推器,但它似乎依然不是动力的源泉,就像内燃机气缸里的油一样,每次都是点燃,它可以带动工作,但是点燃燃料的电火花从何而来?我们在商界找到了很多朋友,不断地提出上述问题。聊了又聊,问题似乎就清楚了。上述增长动力背后,最原始的力量其实是大家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产业竞争力的一个特点是,目前的业绩往往取决于以往投资的积累。创业者的投资,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产能扩张,都取决于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每一家企业的有形成长都源于那些无形的东西,比如企业对技术实力的信心、对市场成长的信心、对合作伙伴的信任。有了这些无形的东西,企业可以放心投资,甚至倾尽所有。

信心是关于企业家把钱花在哪里,花在哪里,以及他们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在疫情爆发和对供应链的影响之后,我们看到很多外企还在加强在中国的布局,因为他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比如安川重金在常州新建工厂,埃克森美孚100亿美元在惠州投资,西门子最近在南京建厂,特斯拉新公布的上海工厂扩建计划。

无论是长期的技术短板,短期的供应链中断,还是当前的疫情影响,肯定会伤害行业,但是否破坏了基础,还需要看这些外部冲击是否影响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只要信心还在,行业就会有韧性和韧性,敢于投资未来,恢复并继续增长。上述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行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未来仍有信心。

隐忧更多来自中小企业。根据我们的研究,长三角的几家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未来的预期,调整了未来的投资决策。江苏一家工业软件公司暂时解雇了大部分员工,希望等到疫情缓和后再出发。合肥某设备公司取消了部分新产品的研发计划。他们绷紧了身体,希望减少外部冲击的伤害。一家位于上海的初创公司抱怨自己苦苦培养的五六个人才。因为疫情,不能做项目,不能发工资,所以选择了离开。公司其他人都心情低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些中小企业开始犹豫扩张。朋友的公司年初计划在安徽建新厂,在北京扩建研发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被搁置。不时中断,导致大部分能源用于确保稳定生产。

还有一个朋友是数控机床的。他们非常担心技术团队的信心。他们的产品需要进入生产现场,需要人、设备、环境的匹配。但是最近他们一直无法进厂,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团队信心下降,研发能力也减弱。

信心是企业不畏困难向前奔跑的核心。中国企业不惧怕市场竞争,也不会因为供应链中断而犹豫前进。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克服障碍的企业自然会取得领先。

但当阴霾过去时中国制造需要整合,总会有温暖的阳光。昨天,我收到了一位上海企业家的短信。疫情严重破坏了他的精力,他即将放弃自己的事业。不过,在过去的一周里,他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活动,这让他有了新的思考。在应对中,志愿者队伍里充满了热情的人。一群性格阳光、性格温和、积极乐观、健康开朗的人聚集在一起,给了他力量,也给了他一些热情和责任感,促使他做更多的事情。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