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国有企业改革后的状态和前景之广之广退路

时间:2022-08-17 09:01:47来源:网络整理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重点推进和冲刺阶段,改革理性、审慎,体现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一批试点项目,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百户试点项目尤为引人注目。改革实践将直接关系到多年来一直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的国有企业的状况和前景。好在大势已来,没有退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周密部署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困难重重,取得了新的进展。

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国企整体形势也相当严峻,不容乐观。突出的问题是,近年来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亏损令人不安。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首次出现净亏损。5月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二季度盈利69.2亿元,<@5.2和35.盈利1亿元七、8月份,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但仍是经济工作中的突出问题。1-8月,全国6.89万家国有工业企业中,仅有3.74万家实现盈利,实现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49.6%;@3.15万户损失602.6亿元,同比增长46.9%;损益抵销后,仅实现盈利85.4亿元,同比下降7%9.6。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广东等效益较好的沿海地区,盈利水平也在下降,亏损企业亏损明显增加。目前,全国约7%的国有工业企业处于长期停产半停产状态,涉及从业人员约750万人,近2000万人在亏损企业工作. 很多国有企业目前都陷入了无法正常支付员工工资的困境。对此,有评论人士问:为什么国企改革越来越难?也有不少人对此感到困惑或担心。

这实际上涉及到对国企改革的评价。为了集中精力深化国企改革,辩论必须被“拒绝”,但似乎是被允许的。国企改革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全社会影响很大,自然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冷静地做一些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问题,把握本质,并形成共识。.

首先,评价一项改革不仅要看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且要看它揭示了什么、提出了什么。

从事物的连续性来看,暴露问题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恰恰是事物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具体班的改革当然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应该以揭示和提出新矛盾、新问题(甚至困难)为任务,明确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步骤。,澄清提供准备。这应该是我们评价国企改革的重要依据。

应该说,国企整体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亏损只是严重的表现之一。而改革,在我看来,每一步都更深入地触及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及时、准确地揭示新的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困难)本身就应该被视为改革成果的阶段性体现。.

纵观改革进程,自1978年以来,振兴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重点或热点和重点之一。一开始是权益的扩大,后来是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简称合同制)的建立,都试图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整体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这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无疑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以至于承包制仍是1990年代初期国企改革的主要形式。然而,这些改革举措虽然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进步性”,与之相伴的历史局限,需要随着改革本身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取得新的突破。例如,权益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完成国家计划、增产增收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发展和盈利的意识,但企业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因素,生产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资。这反映了宏观上,意味着财政赤字在增加,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到一定时期后就会变得不可持续。于是,合约制度的想法诞生了。合同制度,尽管比放权放利更能调动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但本质上仍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不变的情况下的行政分权,因此又出现了一系列非常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不兼容”:一、相对稳定的经济效益要求与市场经济的多变性、波动性不兼容;二、其“一户一户”的方式导致机会不平等,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三、对当前利益和短期发展的更大热情和倾向,

这三个“不相容”,典型地反映了1980年代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实际上在“机制、制度、所有制”三个方面都有足够的分量。因此,进入1990年代,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体系的思路逐步明确和确定后,必须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新的探索。从颁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经营机制转变规定》到试点设立56家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关于设立工业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已从以表面缓解现有利益格局为重点的政策调整转向具有质变根本意义的制度创新阶段,即走向企业管理机制转变和产权合理化。关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看出,国企改革在不断暴露矛盾、提出质疑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它前进和深化的每一步,从某个角度来看,是在上一次改革“失败”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改革的天职,一方面,总是针对特定时期的特定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在酝酿发现和揭示新的矛盾和问题。改革是一缕阳光,只有在它的光照下,许多问题才能脱颖而出,引起医治的重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就。改革突出突出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的问题(如亏损、囤积等),警示了人们。逐步加深人们对历史和现状的正确认识,

其次,亏损背后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只能说明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亏损作为当前的突出问题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便如此,它也体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其具体意义并非相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盈有亏,甚至有生有死(优胜劣汰),这在逻辑上是企业经营的正常反映或结果。我们的问题是:近年来,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各种渠道流出了大量的新创造价值,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转化为税收、利息、费用和各种资金,造成利益和利润的转移。减少甚至损失。例如,仅煤炭、电力、成品油(含原油和重油)和铁路发电的价格调整,今年就需要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吸纳约360亿元,其中约5一季度亿元,远高于同期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净亏损34.亿元。又如贷款利率自去年7月1日起上调1.08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工业企业支付利息超过30亿元。这些客观上加剧了企业的困难,使其财务状况难以改善,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工业企业支付利息超过30亿元。这些客观上加剧了企业的困难,使其财务状况难以改善,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工业企业支付利息超过30亿元。这些客观上加剧了企业的困难,使其财务状况难以改善,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显然,外部环境趋紧是近期国有企业亏损扩大的直接原因。然而,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根深蒂固、长期存在的“大锅饭”和“铁饭碗”制度的深刻影响,大量国企正在进入市场。 ,与近年来新成立的非国有企业相比。体制机制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根本性体制机制缺陷已经明显体现。这可能是其亏损或亏损扩大的主要来源。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正是试图解决这些体制机制的根本性缺陷。例如,一家资不抵债的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政府或银行提供资金来“安定团结”。该破产的不破产,该合并的不合并。他们缺乏促进自身进步的制度保障和优胜劣汰的机制。到底怎么可能没有亏损和扩张?亏损原因?又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缺乏竞争力和规模经济的小型国有企业被盲目创办或重复建设。现在,国有企业的亏损主要集中在小型国有企业。如果不多采用符合市场经济的方法和手段,让国有小企业在对外开放中找到出路,谋求发展,就会失去大的亏损。如何改变糟糕的局面?可见,要遏制亏损扩大,减少亏损或长期亏损,归根结底还是要深化改革,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和重组。但是,由于缺陷的根源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因此,触摸它并改变它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历史积累的问题,只能在相应的历史进程中解决。因此,在进行改革时,

此外,作为近期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和“主旋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效。其评价还应着眼于事实和发展。

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选择100家先行试点企业的目标,改革的探索意图和实践意图很明显。尽管试点是在相关条件尚未完全具备、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改革滞后、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整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环境的严峻形势下启动的国有企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已经启动,进展正在加速。100家试点企业大部分已形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国有企业亏损原因,如债务负担过重、人员过剩、企业办社会等,已开始在试点企业中探索各种解决办法。不少试点企业坚持“三改一强化”,通过综合治理逐步适应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日趋成熟。改革需要成本,但令人鼓舞的是,100家试点企业的改革不仅没有给企业增加困难,反而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据统计,1995年100家试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7%;实现利润129.4亿元,比上年增加。12.6%。在国家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0%以上的严峻形势下国有企业亏损原因,100家试点企业呈上升趋势。为国有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我们没有理由或依据消极和悲观。国有企业因当前面临一些困难而不知所措,甚至将其归咎于改革,“越改革越难”的观点和情绪是有失偏颇的。国企改革越深入,难度可能越大。这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也更大。100家试点企业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其他试点项目(“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等)的稳步推进,可能是对当前国企改革最现实的肯定和评价。

正确评价国企改革,根本目的在于更深入地思考,进一步推进改革。评价本身就是思考。10年来,随着国企改革,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从计划体制到市场机制,从紧缺经济到供需平衡,从高关税保障到与世界经济的大规模交叉融合,再加上企业势能的释放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多年积累的弊端和改革的出现 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交织影响,使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具有新旧体制过渡时期的独特性或独特性。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国有经济仍具有绝对优势,但比重有所下降;国有经济仍在快速增长,但运行质量不高;国有企业在分化和动荡日趋激烈的过程中,却孕育着优化结构和格局;特别是如何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让我们更有挑战。从近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实践和其他配套改革的实施情况来看,可以说,在世界前所未有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实现我国国企改革的成功是极其艰巨和艰巨的任务。拥有的企业。但无论如何,改革绝不是企业困难的根源。相反,它是促进企业繁荣或克服困难的最根本途径。对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为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形成落实和加快突破的合力。

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的特殊形式和功能的研究,区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的异同。一般市场经济和传统计划经济。这有利于我们更加清醒、从容地把握和发挥国有企业在现实中国社会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同时,要仔细区分与非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它们履行不同的职责,而且它们的作用和作用也不同。试图完全套用或引进非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用单一的经济效益指标来评价和评价国有企业的成败,是不明智的。改革固然可以改善国企,但不能理想化、无所不能,偏离客观规律强求国企完善,“全情投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没有综合优势,只有比较优势,必须服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需求。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要落实进退两难的战略选择,改变过去国有资产覆盖面过广、“寸土不让”的僵化局面。适当退出”,集中资金完善非国有企业不适合或无法进入的“命脉”、“基础”、“高端”行业和领域战略重组。也就是说,国企改革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振兴每一个国有企业,而不仅仅是振兴整个国有经济。其战略基础要面向整个国民经济,面向整个产业和产业。

二是要注重机制建设。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企业机制转变的根本措施。试点企业要着力探索和树立改革在新机制系列配套、综合建设中的示范效应。在归属方面,国企的最终所有者始终是明确的。所谓“产权明晰”,主要是指在企业中经营的各部分国有资本必须实行明确的投资主体,承担相应的经营责任。因此,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当业主代表进入企业时,最重要的是完善企业内部权力、决策、监督、执行等主体形成的业主、经营者、劳动者相互激励和制衡的新体系。机制。同时,要逐步从目前主要依靠政府引导的兼并破产向建立真正的优胜劣汰机制转变,在企业内部形成促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企业,以及企业用工、进入和竞争的机制。等待。如果机制不健全,企业的经营管理就不能真正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成果必然难以最终体现。因此,建立和完善新机制应是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后试点企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和重要探索。

三、加快建立新型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十多年的艰苦探索和改革逐步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定义政府与企业的不同职能,改变“政企分开”,建立新的关系。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弊端是计划总是由企业控制。结果,对企业的控制过于严密,扼杀了自主发展的活力;二是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深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刻不容缓。政府职能转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密切相关的各项配套改革能否有效落实,对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体制阶段具有决定性影响。创新。在以往的国企改革中,政府普遍扮演着改革的主体(即倡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早期,改革是通过放权、让利等政策推动的。一些较浅的问题容易解决,政府组织的推动普遍有效。然而,新一轮国企改革进程日益受到政企分开等深层次问题的制约,涉及到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与国企关系的调整与重组。市场经济。由于政府部门利益的直接介入,机构的精简和人员的安置,政府成为改革的对象,但仍应一如既往地成为改革的动力。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之初,难、难,大概是根本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的加速进展也与这方面的一些突破有因果关系。有厂长表示:“现在帮助企业的部门不多,但希望企业帮助的部门很多。” 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必然导致一些与企业改革密切相关的配套改革相对滞后,这将严重制约企业改革的步伐。例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跟不上,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难以确定投资主体,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跟不上,劳动力市场没有充分发展,与企业 如果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培育跟不上,企业将难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减轻债务负担;金融体系缺乏稳定规范的成本支付渠道,一些改革措施难以出台。从中也可以看出,深化国企改革绝不是一两个部门的具体业务,而是一项综合性强、互补性强的改革。迫切要求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与之相适应、相协调、同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时,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