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北京”解读2023年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时间:2022-12-27 08:10:14来源:北京商报网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北京商报网的《解读2023年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强调,抓好明年工作,一要坚持稳中求进,把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摆在突出位置,锚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任务,前瞻十五年、聚焦头五年、干好新一年。二要保持战略定力,充分挖掘“四个中心”“四个服务”蕴含的巨大能量,走首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三要增强系统观念,自觉做到“六个更好统筹”,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四要注重改革创新,用改革解难题,向创新要增量,以开放促发展,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五要守住安全底线,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全会提出了明年抓好明年工作的十项重要任务: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完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力确保首都安全稳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等十个方面工作。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全会给出的这份高质量发展施工图有哪些看点?将破解哪些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还将带来哪些发展机会?

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持续创造新增长点

【全会要求】

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意见,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解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京津冀未来要打造“一核两翼”的世界级城市群,“一核”“两翼”分别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目前“两翼”相比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差距还比较大,因此,无论是副中心还是雄安新区,每年的投资保持在千亿元以上,才能确保“两翼”真正建起来。

“每年千亿以上的投资也能很好地带动副中心乃至北京的经济增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叶堂林说。

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进一步促进城市间衔接

【全会要求】

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通勤圈”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功能圈”错位联动发展,“产业圈”促进节点城市强链补链。

【解读】

叶堂林表示,单个城市做大以后跟周边城市联动,就形成了都市圈,都市圈再做大,继续跟别的城市联动,就形成城市群。我国一开始就规划了20多个城市群,但逐渐发现这些城市群内部的交流还是不够充分,不管是资金链、产业链还是创新链,政策衔接都不够,所以城市群就变成了一群城市,而不构成团队。“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的提出就有这样的一个背景。

“对于京津冀而言,‘三圈’的提出就是为了促进城市之间的衔接。对于北京而言,作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的人口数量是有天花板的,但是就业人口比例可以高,所以这就有助于调整北京的人口结构。”叶堂林说。

着力扩大内需:探索消费新模式新场景

【全会要求】

着力扩大内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解读】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目前已经定位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排头兵的作用,继续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四点优势:消费规模大、是全国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城市之一、北京后疫情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拥有较多具有消费引领示范效应的数字经济企业。”洪涛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北京城市格局“巨变的五年”,城市资源将会发生重要“重组”。到2035年、2050年,北京应率先实现流通现代化,促进高品质消费升级。

洪涛表示,首先,要集中关注北京三大消费群体规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能否维持在3亿人次、境外游客可否维持在400万人次、北京居民维持在2000万人的规模。其次,围绕北京四大功能定位,探索多种消费新模式、新场景,其中针对Z时代消费群体增多且活跃、老人群体较多等特点,可加强培育“文化+消费”融合的模式。最后,要抓住关键重点板块的建设,如老字号品牌集聚区、特色步行街、特色商圈、数字社区商圈(15分钟商圈)、丰富多彩的夜经济等,推动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专题活动品牌化,如运河文化、故宫文化、奥运文化等。

优化投资结构:持续精准优化供给结构

【全会要求】

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向高精尖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倾斜。

【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洪涛表示,北京在扩大内需时,应消费与投资同时抓,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向高精尖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倾斜是北京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如果不精准投资就不可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北京围绕四个中心、四个服务,发展高精尖才能够突出北京的优势,否则就可能出现重复建设趋同投资的同质化效果。”洪涛说。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提升产业数字化、高级化

【全会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持续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和产业筑基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解读】

“北京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基本成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推动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持续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和产业筑基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当前存在数字化转型不快,而且数字化高级化方面不够,从而使得北京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体现在数字化的多个维度,与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地位还有差距,特别是精细相对滞后。”洪涛说。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走出传统经济的羁绊

【全会要求】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紧布局5G等新基建,深入开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放试点。

【解读】

洪涛表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北京的优势,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应加大“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的产业化、数字化治理、数字资产(资源)化”的发展进程,只有加大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才能适应后疫情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否则,必然会陷入后疫情化“陷阱”,降低北京城市抗疫情风险的能力,导致经济和社会出现反复。用数字化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走出传统经济和社会的羁绊,真正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

洪涛认为,除了“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的产业化”外,还可以增加“数字化治理,治理数字化”“数字资产(资源)化、资产(资源)数字化”“政策数字化、数字政策化”,从而使得数字经济更加立体化、精准化、有效性。

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全会要求】

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深化京西地区转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解读】

叶堂林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南行动计划和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北京市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北京范围之内,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南北发展不平衡,跟北部地区相比,南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2009年11月6日,北京市出台《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城南行动计划面世。至今,这一计划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果,其中,北京丰台区累计实施产业项目达74项,累计完成投资超2000亿元,以中关村(000931)丰台园、丽泽金融商务区、南中轴大红门地区三大重点功能区为核心的创新引擎,拉动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跨过1000亿元、2000亿元,达到2009年城南行动计划实施前的3.3倍。

而京西的转型主要是指石景山区、门头沟区的经济转型。“在北京对于京西发展的支持与重视下,预计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将迈上新台阶,京西地区也将逐步提升在北京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成为首都功能新载体、产业转型新典范、城市治理新标杆、绿色生态新画卷。”叶堂林说。

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增经济创新活力促加速复苏

【全会要求】

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助企纾困政策时效性和精准性。

【解读】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民营经济在北京的新增就业、税收、出口以及科技创新中都是重要的力量担当,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民营经济还是促进市场机制有效运行和建设有效市场的基础性因素,是科技创新和市场创新最重要的源泉,是保持经济创新活力和促进经济复苏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因此在北京的经济发展计划中民营经济数次被提起。

此次再提民营经济,意在借助民营经济发展应对当前经济挑战以及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柏文喜认为,全会提到的助企纾困政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是为了防止大量政策空转和脱离实际的政策出台,具体是指能够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并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因此,明年北京助企纾困的重点工作可能在于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解决好民企融资化债以及降费减税、度过疫情难关等方面。

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全会要求】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两区”重点片区、园区落地更多标志性项目,提升航空“双枢纽”国际竞争力。

【解读】

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扩大开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柏文喜认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柏文喜表示,对于北京而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明年的着力点就在于全会提出的支持“两区”重点片区、园区落地更多标志性项目,提升航空“双枢纽”国际竞争力。全会提出支持“两区”重点片区、园区落地更多标志性项目,当前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符合园区发展方向和体现对外开放新高度的技术合作项目、对外开放基础设施项目等更可能获得重点支持。

航空“双枢纽”是提升国际旅客流量和国际航空物流的重要依托,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双枢纽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标配,对于提升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的作用也不言而喻。”柏文喜说。

抓好“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锻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命脉

【全会要求】

抓好“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统筹南北区均衡发展,怀柔科学城紧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设施平台建设,未来科学城加紧“两谷一园”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外溢成果,顺义区壮大三个主导产业集群,加强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

【解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包路林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三城一区”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主平台,是全市对科创事业的重大布局和安排,对于北京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底颁布的北京国际科创中心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要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是北京市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因具备了很多科技创新的人才、场所、环境基础之上形成的重要发展特色,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三城一区’建设正是服务于国际科创中心这一功能。北京的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脉。”包路林说。

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大力稳预期提信心

【全会要求】

加快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经济社会发展。

【解读】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推动复工复产是稳经济大盘,保市场主体、保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有助于稳预期提信心,推动经济社会运行尽快步入正常轨道。”

“具体来看可以分成两个维度去理解,第一个维度就是对于企业来说,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指导,加大对于企业精准纾困支持的力度,解决急难愁盼的力度;第二个维度是对员工来说,需要更加科学和安全的形式保护好自己的复工复产,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的力度。”王鹏说。

坚持减量发展:为更多“高精尖”产业“腾笼”

【全会要求】

落实好城市总规实施第二阶段重点任务,坚持减量发展,守住战略留白,大力推动城市更新。

【解读】

王鹏认为,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减”的是不适合首都定位、不适合首都发展方向的产业,实现内涵发展,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均衡等一系列的“城市病”,更新城市(300778)面貌,实现高质量发展。

“减量发展留下来的土地,既给未来留下发展空间,又留下来生态涵养区,更好地保持环境。将部分产业疏解到河北等省份,能促进区域协同,实现了这些区域良好的发展。土地资源实现置换后,北京能更好地用于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发展更多适合北京发展的特色产业,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具有开创性,形成一个重要的标杆。”王鹏说。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转向新科技新能源新工业新交通新建筑

【全会要求】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解读】

此前在10月13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近日正式印发。该方案围绕“效率引领、科技支撑、机制创新”三方面,安排了28项任务措施,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占比高,聚集着大部分碳排放的生产生活场景,城市能源整体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因此,城市作为我国战略部署和决策执行的基本单元,是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和关键载体,我国各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等政策规划及碳排放权交易都率先落实到城市层面。

“市级层面发挥宏观引领能力和微观精细化因地制宜执行能力,能够高效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高能耗、高碳排、低效率的城市体系向新科技、新能源、新工业、新交通、新建筑的低碳社会形态演变。”吴琦说。

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产业支撑文化中心建设

【全会要求】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解读】

王鹏认为,北京具备比较多的公共文化资源,比如中轴线、三山五园、通州城市副中心等,这些本身就具备很好的发展潜力。其次,北京也具备一些文化产业的资源,比如环球影城,强大的IP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借此可以开发出一些新业态,比如文化资源和游戏相结合、文旅融合等。

“北京的这些文化产业可以和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包括传统的工业园区的改造消费升级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行业的新业态,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总的来说,北京大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文化产业做好了,对于文化中心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王鹏说。

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为经济恢复保驾护航

【全会要求】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解读】

“北京的定位是全国的金融管理中心,相应的金融机构数量也比较多,投资量大、国际化程度高、本身发展速度较快,因此一些金融技术创新和监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可能会蕴含一些金融风险。”王鹏说。

王鹏认为,北京作为创新技术聚集地,对超前预警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已经存在的要及时化解,对于出现的或者是刚露出苗头的要及时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可以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保驾护航,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解决民生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袁泽睿 陆珊珊 冉黎黎 张晗

好了,关于解读2023年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