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3-01-19 15:20:40来源:搜狐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华宏农堂)

 

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农民 自发开放自家果园开展观光、采摘活动 ,到如今种类繁多的各 类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农业博览园等 ,我国观光农业在 经历了萌芽和初期发展阶段之后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民闲 暇时间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目 前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仅 各种类型农业园区就有 3 000 多个 ,可见观光农业发展势头 之迅猛。由于观光农业所具有的“农游”合一的特殊性质[1 ] , 特别是其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特殊意义 ,一直以来其发 展问题不仅广受专家学者关注 ,更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 重视。2004 年胡锦涛视察上海时指出 “: 要发展农业 旅游、生态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2005 年吴仪 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 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 , 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 ,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 源 ,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 年 ,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所蕴含的对农村产业发展、经济 繁荣的期望 ,更是为观光农业这一特色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可以看出 ,我国的观光农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发展之路机遇与挑 战并存。为此 ,我们一方面须摸清家底 ,分析现状 ,总结问题 , 以期继往开来 ;同时 ,还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预测其未 来发展态势 ,以指导新时期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进而为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1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 发展较快 ,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起始于 1980 年代后期 ,改革开放较早 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 ,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 ,取得了较好 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仿效 ,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 , 标志着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兴起。 进入 1990 年代 ,一些综合性的、较大规模的观光农业园区相继建立 ,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 ,上海孙桥现代 农业科技观光园等。这时期观光农业逐渐拓展了旅游观光、 绿色生产、生态休闲、农科普及等多种功能 ,活动内容更加丰 富。1998 年 ,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的旅游主题 ,观 光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 在各地得以较快的发展。 2001 年 ,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 旅游工作要点 ,制定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 2001 年 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 ,进一步推动了观光 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2004 年 ,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 发展 ,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 ,选出 203 个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5 年 ,又进行了第二次评选 ,选出 农业旅游示范点 156 处。目前总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 359 处 ,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 ,在农、林、牧、副、渔各业中树立起 了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样板。标志着我国观光农业进入科学 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1. 2 初步形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农业园区近 3 000 个 ,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 ,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但又相对集 中的地域分布格局。以 359 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 ,从东、 中、西三大区域来看 ,东部地区有 195 个 ,占 54. 32 % ;中部地 区 68 个 ,占 18. 94 % ;西部地区 96 个 ,占 26. 74 %(图 1) 。 就省、市、区分布来看 ,分布数量最多的依次是沿海的山 东省 55 个 ,占 15. 32 % ,江苏省 43 个 ,占 11. 98 % ,辽宁 34 个 , 占 9. 47 % ;其次是贵州省 18 个 ,安徽、四川各 17 个 ,河北 15 个 ,浙江、广东 14 个 ,山西 13 个 ,河南 12 个 ,广西 11 个 ,内蒙 古、新疆各 10 个 ,其余均在 10 个以下。 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观光农业分布广泛 ,但存在明显的地 带性差异 ,东中部地区观光农业分布密集 ,而西部地区相对稀 疏。观光农业项目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东、中部大 城市郊区 ,与我国的城市群发育相吻合 ,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环 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几个观光农业分布密集区域 ,而西部及中部省份的一些特色农业地区和特色民俗文化 地区的观光农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1. 3 观光农业类型丰富 ,总量扩张、功能拓展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沉 积深厚 ,在此基础上 ,观光农业发展类型多样 ,目前开发有农 业观光园、主题农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度假村、民俗 文化园等多种形式 ,其大多与当地的农业资源、乡村环境紧密 结合形成各自特点。

观光农业从单一观光型农业向休闲、教育、体验型农业发 展。过去观光农业多是以农业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主 ,功能 单一 ,层次较低 ;现在观光农业在发展观光采摘旅游和农家乐 的同时 ,更加注重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 资源 ,增加了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 ,从而 使休闲农业向高品味、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以全国 359 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 ,其主题涉及到农业 观光、品尝采摘、生态科技、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等多种类型 , 按表现内容归类 ,农业观光体验类项目最多 ,占 31. 20 % ;其 次分别为农业科技类、农业生态类、古镇新村、自然生态、休闲 度假村(山庄) 、民俗文化、农家乐 (图 2) 。由此可见 ,我国观 光农业发展结构多元化 ,主题日趋生态化、文化性和科技 化[2 ] 。 1. 4 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起步于相对落后的农业、农村环境里 ,虽然基础薄弱 ,但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自诞生之初便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 ,对 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地通过发展观光农业 ,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 ,调整和 优化农业结构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 ,增加农民 收入 ,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同时 ,观光农业的 发展 ,有利于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 ,加强城乡文化 交流 ,增进城乡居民感情 ,促进城乡和谐社会的发展 ;此外 ,发 展观光农业 ,促进了乡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改善了乡 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为建设新农村创造了 有利的环境条件。 总体来看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坚持了“农游合一”的基本 特征 ,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起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特 别是在我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 ,观光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紧密结合 ,有力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2 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缺乏规划 ,发展无序 目前多数观光农业项目基本上以村民或企业自主开发为 主 ,缺少科学规划和市场调查 ,项目设计雷同 ,布局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在 : ①各地区观光农业开发缺乏必要的联系 ,更不能 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 ②个别地区并无良好开发条件 ,却“一哄 而上”盲目开发 ; ③同一区域内观光农业项目重复建设、功能雷同 ,造成恶性竞争。

2. 2 产品开发层次低 ,结构不尽合理 观光农业产品开发多观光采摘活动 ,购物、养生、度假、科 普教育等类型活动项目较少 ;对农业资源、观光资源、生态资 源开发的较多 ,但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另外 ,目前开发 的观光农业项目大多受规模所制 ,功能单一 ,不能满足游客多 样性消费需求 ,产品的数量结构、层次结构、内容结构等有待 调整。

2. 3 特色不足 ,缺乏精品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普遍缺乏创新与特色 ,不能体现地方 农业特色和文化内涵 ,无法对消费市场形成持久吸引力。另 外 ,相当一部分观光农业项目在开发过程中 ,人工雕琢痕迹明 显 ,有悖于生态主题思想 ,使观光农业发展处于有数量没质量 的尴尬境地。

2. 4 经营水平低 ,辐射带动作用弱 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和专业人员 ,目前我国观光农 业经营水平普遍低下 ,营销手段缺乏、服务设施落后 ,再加上 经营淡旺季的原因 ,相当一部分景区经济效益低下 ,除自身难 以为继外 ,也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另外 ,也有部分观 光农业园区虽然效益较好 ,但由于产权关系或其他原因 ,景区 周围居民参与程度低 ,不能从中直接受益 ,导致社会矛盾产 生。

2. 5 资金限制 ,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观光农业项目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 较低的农村 ,经济比较落后 ,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 ,政府的 扶持力度有限 ,招商引资困难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 配套受限 ,影响观光农业的品质提升和持续发展。

2.6 缺乏规章和监管 ,发展尚不规范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尚缺乏明确的规范标准 ,更没有 相关的法规约束 ,不仅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 ,经营过程也缺乏 有效指导、监督和动态跟踪管理 ,造成项目建设随心所欲、从 业人员无序竞争、乱收费等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观光农业 的健康、持续发展。

3 观光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新时期发展机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丰富的农业资源、悠久的农业生产 历史和深厚的农耕文化为观光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 基础。我国观光农业是在世界观光农业成功发展的背景下 ,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居民 可支配和闲暇时间的增加 ,在政府主导扶持下发展起来 ,伴随 着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的 提出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对于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等动力因素分析  ,旨在更好的解读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规律并科学合理 的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

地域广阔 ,农业资源类型多样 ,农业景观异彩纷呈 ,为发 展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农业资源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依托特色农产品生产 或加工实现观光农业的参与性 ,打造观光农业品牌和打造精 品是大多数观光农业景区的发展模式。同时农业生产活动与生产方式又是观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我国是一个农 业大国 ,农业景观类型多样 ,地区差异显著[5 ] ,如新疆的绿洲 农业、青藏高原的高寒牧业以及云南、广西的梯田农业等 ,都 是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资源 ,可以开发成为独具魅力的观光 农业产品并包装到旅游精品线路中 ,成为对外重点推介的旅 游项目。

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深厚 ,形成观光农业发展的独 特吸引力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 ,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 ,开发潜力 大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时代 ,培育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农 耕文化。同时 ,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全国有 56 个民 族 ,分布在广大乡村 ,尤其是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 区。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生活、民族建筑、民 族节庆活动等丰富多彩 ,是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资 源。如内蒙古室韦、云南丽江、西藏林芝的一些地区 ,这些地 区的农业资源和农业文化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条件、民族差异 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吸引力 ,未来将成为观光农业重 点开发的区域。

国内短程休闲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为发展观光农业旅游 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旅游需求是旅游发展的外部动力。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增加、收入提高 ,居民出游 能力增强 ;同时城市生活的紧张喧嚣 ,使人们“返朴归真”的旅 游诉求日益强烈 ,在近距离出行规律的作用下 , 这种结构转 换使城市居民的这一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集中指向城郊地区。 观光农业以其毗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及生态文化特性迎合了市 场需求 ,从而备受旅游者青睐。据北京市调查 ,每年有 67. 3 %的家庭到郊区休闲旅游 ,其中有 16. 9 %的家庭每年到郊 区旅游 3 —5 次。

数量庞大的著名旅游景区 ,对周边观光农业景区发挥了 巨大的带动作用 我国旅游业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 ,形成一大批著名旅游景 区。这些著名景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市场号召力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接待数量大、客源充足 ,对周边观光农业 发展起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形成一大批景区依托型观光农业。 例如八大岭长城附近的观光采摘园、民俗村、青岛崂山区的农 业生态旅游区等 ,主要是依托周边知名景区的品牌效应 ,扩大 市场影响 ,借助于景区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优势 ,通过与景 区的特色、功能互补 ,分流景区客源。

农业科技发展带动了农业科技园建设 ,是我国观光农业 发展的一个重要类型 高科技农业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观赏性和可参 与性的特点 ,将高科技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结合起来 ,为观光 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科技部和各地科技部门为配合观光 农业的发展 ,结合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 ,开展创建农业高新技 术园区的活动。到 2004 年底 ,全国共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 现代农业示范区 4 000 多个 ,其中科技部评选的国家级农业科 技园区共有 36 个。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 ,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人才、地缘、生态等优势 ,紧扣农 业生产和市场需要 ,逐渐发展起一批集科研、生产、商贸、教育、 培训、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园区 ,这些园区兼具科普教育、旅游娱 乐、农业观光的功能 ,成为观光农业发展新的亮点。

政府积极扶持 ,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巨大支撑力量 。特别 是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长期以来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 展 ,导致农村环境落后、农业效益低下、劳动力就业矛盾突出。 要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加快农村发展的步伐 ,探索农业发展的 新途径。 我国的观光农业正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寻求多 元化经营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依托农业资源发展的农村 服务业 ,并成功地促进了农村就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 的改善。因此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扶持 ,相继出台一系列 的方针、政策 ,引导和扶持观光农业发展。政府从上而下的思 想重视 ,以及在政策、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为观光农 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006 年 ,中央出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 的政策 ,为发展观光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新农村 建设是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 提出来的一个发展农村、建设农村、振兴农村的重大战略任 务。其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资源条件 ,特别是农业资 源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拓宽农业功能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 方针的提出 ,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