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广州”冲刺三万亿,广州在关键时刻如何再打一张好牌

时间:2023-03-06 16:10:33来源:时代财经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时代财经的《冲刺三万亿,广州在关键时刻如何再打一张好牌》。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珠江之畔,广州早已春潮涌动。

回望2022年,广州GDP达28839亿元,同比增长1.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8.2%,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0.2%,占比相较2021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

伴随着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预计超310万辆,连续四年居大中城市之首;医药制造业释放强劲动能,同比增长49.5%;集成电路产业开始释放潜力,全年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12.4%……

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州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将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全市GDP突破3万亿元、增长6%以上的目标。

阳春三月,广州花团锦簇。(图源:图虫创意)

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广州如何延续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引擎的城市地位,强化在城市体系和区域经济社会关系中的引领作用?

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并提出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即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的目标。

与此同时,广州还提出要高标准编制面向2049年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

战略规划之引

实际上,广州是国内最早率先开展战略规划编制的大城市之一,过去的两轮战略规划引领了广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0年,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率先开展战略规划编制,探索了一套以实施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工作方法,开启了全国战略规划时代。

规划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八字方针的空间战略,着重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综合交通进行战略部署,以大港口、大机场等大项目作为牵引,“双快”体系作为支撑,拉动大产业、大物流,推动了城市空间格局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

2009年,广州启动第二轮战略规划。继承了2000年战略规划的区域观念、生态优先的理念,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十字方针,确定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从外延式“拓展”走向内涵式“优化提升”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还重点聚焦城市转型背景下的优化提升发展路径,提出从城市到区域、从制造到创造、从实力到魅力、从安居到宜居、从二元到一体的转型发展思路。

在两版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得以构建起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城市的定位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以汽车产业为例,2004年,广汽丰田发动机项目落地广州南沙,从战略上基本完成了广州汽车产业的大布局。如今,汽车产业早已成为广州的支柱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超310万辆,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之首。

汽车制造业(图源:图虫创意)

在城市定位上,广州从“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正加速实现“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目标愿景。

城市发展到今天,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广州高标准编制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城市远景发展方向。那么,广州该如何立足当下定位,破解痛点难点,让城市把准航向?

2月24日,广州市举行的城市发展战略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仁认为,包括广州在内的很多珠三角城市,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更要重视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在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补齐产业短板,发挥传统优势产业优势。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落地。”周毅仁说道。

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认为,广州要有“战略性思维”,首先要看清赛道。以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为例,广州要关注当前世界同级别城市竞争赛道上拼的是什么,从而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他看来,随着“全球城市”的竞争转变为“全球城市区域”的竞争,广州的战略要有区域视角,不仅仅是自己内部的战略,更要跳出广州看广州,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层面制定战略,才会有更清晰的视野。

广州塔 图源:图虫创意

数字转型之潮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在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和转型关键期,战略规划对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强化城市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023年,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广州站上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期。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等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绿色石化和新材料、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13个千亿级产业链群。

实际上,广州早已行动了起来。不少企业正以智能化升级、创新研发作为新的突破点,迅速融入全球数字化进程,不断积极布局、加大投入。

以广州市黄埔区的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松科技”)为例,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专注机器人、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制造、应用和销售。并在产品上融入数字技术,为汽车制造等行业提供大量各系列焊接、装配、搬运、涂装等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每个机器人上都安装了不同数量的视觉盒子,这是我们给机器人安上的‘眼睛’,它能让机器人更精准地完成涂胶检测、引导抓件、防错识别、精度测量、AI缺陷识别等生产领域所需的各种功能。”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介绍道。

瑞松科技生产车间(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阿力米热/摄)

在瑞松科技为长安马自达汽车打造的的四门两盖装配生产线上,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摆动,平均耗时54秒就能完成一台整车。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条自主研发并率先量产的柔性智能车门装调线,每年能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超千万元。

“在上个世纪末,我们在汽车领域几乎没有谈判资本,如今中国在汽车生产领域能被‘卡脖子’的内容已越来越少。”孙志强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瑞松科技正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希望国产机器人产业能够往更高端的领域延伸。

除此之外,在生物医药领域,同样坐落于广州黄埔区的派真生物建成了全亚洲最大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生产基地,为细胞与基因治疗 (CGT) 的早期研发、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以及药物审批提供经济、快速、规模化的质粒生产和AAV病毒载体生产,占国内AAV领域市场份额30%以上。

据了解,AAV在基因治疗药物中充当包装、递送工具的角色,AAV载体搭载外源正常基因导入患病器官后,一次用药治疗效果可以持续10年左右。

派真生物实验室(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阿力米热/摄)

而基因治疗是通过递送载体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到靶细胞内,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疗法。一个真实案例是,在进行基因治疗前,罹患杜氏肌肉营养不良症的孩子只能以轮椅代步,在进行六个月的基因治疗后,甚至能在丛林中奔跑。

派真生物总经理张超介绍道,以AAV为载体的基因治疗虽然疗效优越,但价格高昂。日前,欧盟委员会批准有条件上市的首款治疗血友病B成人患者的AAV基因疗法Hemgenix,其在2022年11月在美国上市时的售价为350万美元,最近更是被评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药物。

目前,派真生物通过研发新型血清型,开发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达到了提高递送载体总产量10倍、药效比同行高20%、生产效率提高3倍的效果。未来,希望能通过量产,降低递送载体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药物价格,让更多患者有机会用上基因治疗。

“我们也将坚定‘走出去’发展战略,在美国建设AAV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抢占欧美基因治疗市场,吸引更多国外优秀人才回广州总部工作,为区域基因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同时加大递送载体基础研究、规模化生产技术研发投入,让基因治疗用上‘中国造’。”张超说道。

发展突破之力

瑞松科技、派真生物只是众多为促进科技成果转换、助推产业研发做出努力的企业缩影。目前,广州全市上下已然形成大抓项目、抓新兴产业的浓厚氛围。

比如增城区实行项目专班推进、清单式管理、账单式落实机制,新引进增芯等项目;花都区新引进采埃孚汽车电子项目;南沙区新引进融捷锂电池系列项目等;海珠区新引进3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等。

1月29日,广州举行以“争先机开好局”为主题的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签约活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在此次活动中,共开工、签约项目460多个,总投资超6800亿元,项目涉及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高端金融、文化创意、重大基建等领域。

根据计划,2023年,广州拟安排重大项目1722个,总投资超6.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相当于今年平均每月的投资额将超过400亿元。

这些项目围绕着推动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和落实《南沙方案》、“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等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综合交通枢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等领域作出安排。

夜晚的南沙自贸区(图源:图虫创意)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当下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意义重大。这也意味着,广州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与服务等方面,将有效拉动民间投资增长,能够有力支持投资稳定经济大盘。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大湾区核心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备很好的条件,包括现代产业体系完整,科研教育资源丰富,高质量人才集聚,城市功能优势,研发投入增长空间潜力巨大,这些都是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在此前召开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表示,广州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应当由此为突破口来推进其高质量发展。

张燕生建议,未来广州要构建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轴”,与深港一起形成全球一流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

广州城市风光(图源:图虫创意)

其中,作为国家在广东布局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肩负着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致力于打造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田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中心将加快推进相关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和分中心建设,加强与港澳优质创新资源的合作,加大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好中心重要支撑载体作用,为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孵化模式是多样的,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真正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推动产品走向市场。”田宏说道。

好了,关于冲刺三万亿,广州在关键时刻如何再打一张好牌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