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罚单”前三季度支付罚单“不寻常”:49张罚单金额超1.28亿元,罕见有责任人被罚上百万

时间:2022-10-11 08:10:38来源:北京商报网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北京商报网的《前三季度支付罚单“不寻常”:49张罚单金额超1.28亿元,罕见有责任人被罚上百万》。

第三方支付严监管仍在持续加码中。10月10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监管已披露至少49张罚单,总计被罚没超1.28亿元。从数量来看罚单有所增多,但观察被罚金额较上年减缓,主要是千万级巨额罚单有所减少。

整体来看,前三季度支付罚单还有一点值得重视,那就是双罚制愈发明显,针对责任人的处罚更为严厉:今年首次出现了针对责任人的百万元罚单,更是罕见有责任人被罚金额较公司更高的情况。从罚单事由来看,反洗钱不力仍是违规重灾区,而观察监管趋势,防风险、严治理仍是主基调。

49张罚单金额超1.28亿元

梳理今年前三季度的支付罚单来看,行业首个关键词仍是“严监管”。

10月10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支付机构罚单至少已披露49张,罚没金额达1.2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统计的44张罚单被罚没1.66亿元来看,罚单数量增多但金额总量略减。

具体来看,49张罚单中,包括3张千万级巨额罚单,分别由快钱支付、银盛支付、钱袋宝3家公司认领,其中快钱支付违规事由是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被罚1004万元;银盛支付则涉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央行处罚2245万元,刷新了今年以来支付机构被罚金额新高。

而钱袋宝1165万元的罚单中,违规行为包含了“上传交易信息错误,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的要求”“未严格落实客户身份实名制审核要求,未按规定留存客户身份证件”“违规设置收单结算账户”“侵犯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等17项。

除了3张千万级巨额罚单,今年百万级罚单仍然频现。包括易宝支付、得仕支付、易生支付、北京数码视讯支付、联动优势、中付支付、商盟商务、汇付支付、国通星驿、现代金融控股、快捷通支付、广东信汇电子商务、易智付、汇元银通、北京爱农驿站、滴滴支付、宝付支付、东方电子(000682)支付等近20家支付机构均领到百万级罚单,比例占被罚机构近五成。

被罚的机构中,也不乏多家罚单“常客”,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开店宝、银盛支付、汇付支付、中付支付、东方电子支付、现代金融控股、联动优势等公司,年内已被罚两次甚至以上。从违规事由来看,反洗钱不力顽疾仍是主因,此外,银行卡收单也是违规重灾区。

针对前三季度罚单,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这一结果显示出在监管加强的背景下,支付领域特别重大的支付违规事件在减少,但数量依然不减,行业合规问题依然有一定的普遍性。合规问题背后,一方面与行业竞争压力增大下支付公司的内控漏洞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支付日常监管的更加严格和深入。

“严监管将是常态。”一位支付机构从业高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时同样坦言,今年以来,各地监管部门都加强了对支付机构的现场检查,由原来主要针对法人机构的监管和检查,扩展到对支付机构分支机构的检查,且无论是检查的频率还是检查的力度都呈加强趋势。

从监管的方向来看,主要是加强了对客户身份识别的管理,对支付机构反新型电信诈骗、反洗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责任追究;同时加强了对支付机构的穿透式监管,如加强同银联、网联、公安部门的协同,具体到业务上,主要加强了对套现、套码的管理和处罚。

罕见有责任人被罚上百万

支付严监管是行业共识,并不仅仅只在今年。事实上,近几年针对支付违规处罚的金额持续上升,例如2020年大额罚单频出,合计罚没总金额超过了4亿元。2021年罚没情况虽比2020年有所缓解,但千万以上罚单仍然不少。

而观察今年前三季度的罚单,支付机构罚单违规情形主要包含:违反支付清算管理相关规定、违反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外包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等。其中,从被罚频率和处罚金额来看,反洗钱违规仍是罚单重灾区。

“从处罚原因来看,处罚种类场景范围均在增加,监管向着支付全流程和纵深化演进。”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来看,合规要求已经渗透至支付业务的全流程之中,虽然反洗钱和商户管理仍然是重灾区,但可看到在经营范围、材料报送、备付金管理和清算以及外包管理等方面都有被处罚的案例存在。

另外,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双罚制愈发普遍,有责任人被开出上百万元的罚单,甚至出现了责任人被罚金额比公司被罚金额更高的情况。

例如,6月29日,央行广州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被罚50万元,比公司被罚的24万元还多,这一现象较为罕见;另外,4月8日,央行广州分行公布的罚单显示,广东信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违反4项支付结算法律法规,被警告并被罚没近686万元,其2位相关负责人被警告同时各被开出100万元的巨额罚单,这一情况在往年来看也较为罕见。

“双罚制已经是常态。”对此现象,前述支付机构从业高管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落实主体责任。在他看来,高管和相关重要岗位是支付机构的主要决策者,影响了一家支付的经营方向和理念。加强对高管和责任人的追究,可以提高相关人员对于合规工作的重视,提高支付机构的管理和合理经营的水平,促使支付机构加大在风控和合规上的投入。

华东一名支付机构资深从业人员对此感同身受,他指出,不仅仅是支付机构,从银行、证券、保险等整个金融行业看,监管机构确实加大了对反洗钱工作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其中,双罚制与终身追责制在国际范围内都是对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为避免持牌机构的高层决策人员因道德风险损害公司、客户、合作伙伴的利益。

“双罚制”比例越来越高亦可起到一定警示作用。于百程进一步称,可以看出,当前合规问题依然是支付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行业正处于牌照续展阶段,合规问题突出的公司将影响牌照续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业务层面的持续。

低谷期如何破局

一面是罚单压顶,一面是夹缝求生。

回顾前三季度支付公司发展来看,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说都不乐观。正如华东支付机构资深从业人员坦言,受疫情和跳码事件的双重影响,今年多数支付机构的日子不好过,正处于行业低谷期。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给支付机构敲响了警钟,留出了转型的时间和空间。

“支付机构普遍存在业绩增长乏力,营利能力降低的困境。随着断直连工作的推进,支付机构的通道质量、价格趋同,交易量将继续向头部机构集中,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越来越困难。”前述支付机构从业高管同样感慨,如今在支付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大的支付机构可以通过服务长尾客户、下沉市场获得支付增量,但中小支付机构很难有这种能力,或许找一个有背景的大树依靠是更现实的选择。

这一现状并非虚言,整体来看,今年支付行业产业链结构仍然比较稳定,但发展速度在放缓。“例如央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二季度支付行业几大业务线的交易规模和笔数都在同比降低,对仍然以手续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支付机构来讲意味着利润的降低。”王蓬博提到。不过,他也指出,此境况下支付机构也要意识到,疫情等影响因素之外,网络支付整体交易规模或许已经到顶,如果场景渗透和边际效应也不再发挥作用,介入交易和增加服务深度,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成为支付机构必修的功课。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好了,关于前三季度支付罚单“不寻常”:49张罚单金额超1.28亿元,罕见有责任人被罚上百万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